“精于工、匠于心、品于行,创于新。”这是涿鹿金隅水泥有限公司王海创新工作室的工匠初心,自成立以来,工作室紧紧围绕科学技术创新、降本增效、节能减排、技术攻关、安全生产等主题,坚持科学技术创新,弘扬工匠精神,培育了一批专业水平过硬、深入钻研、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队伍。
王海原本是涿鹿金隅水泥有限公司一名普通一线员工,他爱学习、爱钻研、爱鼓捣,自2009年入职以来,他扎根生产一线,发挥专业特长,出色地完成了生产线的建设、试运行、达标达产,多项工艺指标不断创历史新高。
从一线员工到高级工程师,王海完美诠释了大工匠精神。2020年,企业成立“王海创新工作室”,凝聚各专业骨干,为公司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,同时平凡工友的成功,激励了一批热爱技改的年轻人。
如今,工作室共有技术骨干17人,其中高级工程师3人,工程师6人,助理工程师8人,是个充满工作激情和创新活力的工作团体,工作室成员涵盖了水泥工艺、化验分析、设备维修、安全环保、矿山运行等多个专业,是“专长、特长、专家型”人才的储备力量。
工作室以问题为导向,立足生产现场,着力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急、难、险、重问题。每年各成员都承担着不同的攻关课题,积极发展企业新质生产力,研发新产品、新设备,引进新技术,为企业提产增效、节能降耗提供工艺设计、先进设备选型等,解决公司制作中存在的瓶颈问题。截至目前,工作室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累计达70项,发明专利1项,累计创效3000余万元,今年获得“全国工人先锋号”。
工作室开展多种创新创效活动,向纵深延伸,充分的发挥广大干部职员干事热情和创新意识,以创新发展、科技赋能为抓手,释放强劲发展动能。
工作室组织成员开展自主培训与公司培训相结合,培训内容有有水泥工艺、电气设备、安全环保、危废协同处置,水泥行业数字化趋势等,截至目前培训达120人次,激发大多数职工创新的积极性。成员们通过学习不断的提高自我,所有成员均为助理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,同时带动引领公司其他成员加强技能提升,累计培养技能人才41人次。
“工人有技术才更有力量”的理念在涿鹿金隅水泥的职工中早已入脑入心,工作室围绕技能晋级、创新攻关等主题开展技能竞赛,形成“比学赶帮超”的浓厚氛围,每年涌现出许多真刀实枪干出来的大师。
工作室发挥辐射带动作用,创造性地开展创新创效活动,矿山系统将大斜阳矿山破碎机内的给料辊更换为波动辊式筛分机,电耗较同期降低0.12kWh/t,平均台时增加58吨。生料系统通过选粉机、尾排风机等节能提效改造、原料及废气系统密封堵漏治理等措施,实现年均台时同比提高41t/h;生料分步电耗同比降低2.26kWh/t。回转窑系统优化改造后,其年均台时同比提高17t/h,熟料分步电耗同比降低2.4kWh/t,水泥2#磨改造后,实现分步电耗同比降低2.4kWh/t,主要指标跑赢同行业水平。在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,2023年荣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示范性创新工作室。
“一枝独秀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”工作室成员在创新的道路上百舸争流。为了进一步增加创新工作室的影响力,工作室各成员带头发扬“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”,涌现出以王海、孙建超、张兴华为代表的优秀模范人物。
王海多年来致力于生产的基本工艺优化,通过技改技措,降本增效成果显著,熟料标煤耗平均下降15kgce/t,进入冀东水泥能效优秀行列;各工序电耗下降2-5KWh/t,分别达到能耗二级标准,助力公司迈向了高水平发展之路。
孙建超深入一线讲安全,将安全文化植入员工心中,全方面提升全员安全素质水平。助力公司先后荣获金隅集团安全生产先进单位、省级安全文化示范单位荣誉称号、全国“安康杯”优胜单位荣誉。
张兴华牵头开展矿山治理恢复绿化工作,采用铺设植草毯等新的绿化方式,既达到环保要求又降低滑坡风险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全力推进公司绿色矿山建设,公司两座矿山均进入河北省绿色矿山名录,公司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、省级无废工厂荣誉。同时作为城市的净化器,政府的好帮手,开展各类废弃物处置,助力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(张家口赛区)应急保障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,充分的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。(河山新闻记者 郑媛媛)